P020220720354413187864.jpg
首頁 > 旅游經濟新首頁 > 產業經濟 > 正文

安徽歙縣賣花漁村探索“非遺+旅游”融合發展之路

2023年10月13日 10:15   來源:中國縣域經濟報   
  賣花漁村地處安徽省歙縣新安江上游皖南山區的丘陵地帶,因村似魚形,村民以種植花卉盆景為生,故取名“賣花漁村”。賣花漁村徽派盆景技藝先后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年來,賣花漁村堅持黨建引領推動產業升級,堅持創新創意賦能鄉村振興,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主線,全力建設有產業、有活力、有顏值、有創意、有鄉愁的“新安山居圖”村落景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之路。先后獲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安徽省鄉村旅游示范村和安徽省農村電商示范村、黃山市百佳攝影點等稱號,2022年入選《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非遺旅游村寨)、《世界旅游聯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等。2022年盆景銷售額突破2600萬元,2023年截至6月底,村集體收入180萬,接待游客16.5萬人次,旅游收入610萬。

  近年來,賣花漁村積極實施“名師帶徒”育才工程,通過引導“名師”與“徒弟”結成教學對子,實現徽派盆景技藝傳承不息。目前,村內已形成了一支86人的老、中、青結合的徽派盆景技藝專業隊伍,擁有徽派盆景技藝省市縣級共34人。每年舉辦盆景栽培、制作培訓,讓村民掌握新知識。組織年輕人參加盆景技藝培訓和技藝大賽,拓展新技能。聚集退休干部、退休教師等鄉賢力量,收集資料撰寫村志、徽派盆景技藝讀本,將徽派盆景技藝形成文字流傳,讓徽派盆景技藝得以傳承。

  大力推行“移一培一”模式套種培育模式,最大程度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并引導村民在裸露山地培育“梅樁”,讓房前屋后“增綠添綠”。每年春季,都有無數游客慕名而來,只為一睹這梅花盛放的美景,賣花漁村萬畝梅花也多次獲得央視推薦!肮潙c+旅游”。賣花漁村堅持以花為媒,連續舉辦十一屆梅花攝影節活動,2023年活動主題為“尋夢田園風光 情醉梅海香谷”,通過央視等主流媒體的宣傳推介及各大短視頻平臺的傳播,游客接待量和村集體收入再創新高。全國各地前來賞花游客達16萬人次,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76萬元,梅花節帶動村民盆景銷售、農家樂、民宿等收入達600萬元。

  “電商+旅游”為拓寬盆景銷售渠道,賣花漁村以花卉盆景專業合作社和協會為紐帶,引導盆景生產經營戶加入聯合經銷組織,通過抖音直播、云直播、淘寶銷售等方式,將賣花漁村盆景銷往全國。2023年6月,村內電商大樓落成啟用,全村在各電商平臺共有直播賬號40余個,盆景網絡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

  賣花漁村圍繞賣花漁村徽派盆景小鎮建設,相繼編制徽派盆景產業發展規劃、賣花漁村文旅產業提升策劃方案等,在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宣傳營銷等方面進行綜合謀劃,進一步優化賣花漁村發展空間格局。同時,按照“快旅慢游”的理念,賣花漁村從項目布局入手,積極整合資金1000余萬元,相繼完成賣花漁村至瀹嶺塢循環道拓寬、賣花漁村到夏坑古道修復、旅游標識牌完善、停車場和旅游公廁建設、村莊環境整治等項目,提升了村莊“顏值”。

  每年梅花盛開時節,相關部門和鄉鎮全力配合,日投入換乘車輛30輛,通過實行道路交通管制、單向通行、定點換乘轉運等措施,確保交通安全;縣文旅體局、市監局工作人員對村內農家樂從業人員、民宿業主從食品安全、文明禮儀、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培訓,同步加強巡查頻次,強化農家樂食品安全監管,確保食宿體驗安全。

  賣花漁村以盆景花卉種植為主的“高端綠化”,形成了點、線、面一體的生態綠色鄉村旅游景觀,成為集中展示中國徽派盆景文化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延續徽州文脈,守住鄉村魂。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是賣花漁村徽派盆景傳承與發展的根和魂,F有的34名省、市、縣級徽派盆景技藝傳承人,以發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優勢和加強中國徽派盆景文化保護傳承為己任,傾情講述中國徽派盆景非遺故事,集中展現了徽派盆景文化的魄力和活力。

  堅持黨建引領,充分利用產業服務團隊、村級網格員和致富帶頭人,為賣花漁村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賣花漁村花卉盆景專業合作社努力探索“盆景專業合作社+市場+社員”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研發文創產品、培育電商產業、開展技術培訓等方式,拓寬銷售渠道,提升鄉村旅游品質,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村民增收共贏。(記者 吳昊 通訊員 黃歙)


(責任編輯 :楊秀峰)

分享到:
35.1K
P020171018397604994034.jpg
·延深閱讀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观看,亚洲综合美腿丝国产一区,久久久久久久97